女士脫髮恐有大病?中醫揭 20~50+歲女士脫髮成因、治療方法大不同!

德善健髮
德善健髮
  • 盧偉絲
  • 註冊中醫師
德善健髮

不論哪個性別,哪個年紀,擁有一把烏黑亮麗又豐盈的頭髮都是身體健康的象徵。中醫理論強調「髮為血之餘,腎之華」,頭髮依靠臟腑氣血的滋養而生,頭髮的狀態不僅能直接反映肝腎氣血的盛衰,也能作為診斷疾病的憑藉。以中國為例,國家衛健委於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,中國女士脫髮人數已達8,800萬,30歲前脫髮比例高達84%,比上一代提前20年。女士脫髮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各異。如突然出現大範圍或局部的掉髮、頭髮變幼且枯黃易斷、髮際線後移等現象,大抵是貧血、卵巢早衰、甲狀腺疾病甚至自體免疫問題的早期徵兆,女士脫髮恐有大病,或是身體響起警號,絕不能掉以輕心,錯過重大疾病的黃金治療期。

正常情況下,頭髮的生長由毛囊經歷2至8年的生長期後,進入持續2至8周的退行期並在大約3個月的休止期內脫落。正常掉髮是每日約50-100根,其髮根粗壯,頭皮無明顯紅腫發癢。當每日掉髮量超過100根,而掉落的頭髮較幼細,伴隨頭皮紅腫痕癢油膩,出現頭皮屑或者髮際線後移等現象則為異常。對於女士脫髮問題,可以先自我檢測,記錄每日掉髮量是否多於150根,或洗頭時多於50根;輕扯一束頭髮(約60根),脫落多於6根為異常;拍照對比髮縫寬度、額角後退程度(每月1次),同時注意是否伴隨頭皮癢痛、出油增多。如發現情況有異,宜病向淺中醫。

女士脫髮恐有大病 不同年齡階層病灶各異

中醫認為「髮為血之餘」 、「腎其華在髮」,頭髮健康與身體五臟六腑的狀態息息相關。頭髮乾枯、油膩、細弱、甚至脫落,皆因臟腑機能失衡。其中尤為關鍵的是腎、肝和脾。腎藏精,主身體成長發育,《黃帝內經》提到,女士35歲開始頭髮易脫落;在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,雄激素水平上升也會加劇脫髮問題,其特徵是頭髮稀疏,髮縫變寬,頭頂或前額髮際線處的頭髮變細、變少,並且頭皮可見範圍增加;經常熬夜或長期過度用腦都會消耗腎精,導致頭髮過早脫落;另外,肝藏血主疏泄,能分配人體各部分的血量,對外周血量的調節尤為重要,維持此功能正常發揮,需要有暢通調達,散而不鬱的氣機,如長期月經量過多、崩漏,或突如其來的壓力,長期失眠都會導致身體陰血不足,肝氣鬱結,陰虛火旺而造成斑禿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症,嚴重時可見免疫系統疾病,頭髮會逐漸變得幼細,伴隨掉髮量大增;此外,脾主運化,即消化食物吸收營養,滋養身體,亦為毛囊提供源源不絕的養分,若經常飲食不定時,過飽或節食,則容易損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出現營養不良、代謝綜合症或其他慢性疾病,頭髮變得油膩枯黃,生長得慢而幼細。

簡單來說,女士脫髮病因在不同年齡皆有不同,因此中醫在治療時定當會辨證論治,根據患者的年紀、生活及飲食習慣、情志等多方面的因素,施以最適切的處方。

20~30歲的女士脫髮

 

  • 壓力性脫髮:某些女士脫髮或因承受家庭、學業或職場突如其來的壓力所致。長期睡眠質素欠佳或熬夜,容易形成肝鬱化火、氣滯血瘀的體質,導致出現大範圍或局部呈圓形狀脫髮(斑禿)。患者亦可能出現焦慮、失眠、食欲不振等問題。中醫治療時會以涼血息風,養陰的中藥調理體質,如使用神應養真丹加減,藉此改善女士脫髮問題。
  • 減肥型脫髮:此一階段的女士對外貌、身形尤其關注,常因節食、斷食減肥,導致體內熱量驟減,營養不足,氣血兩虛則不能濡養毛髮,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而大量脫落,多出現在減肥開始2至3個月後。長期節食容易損傷脾胃,導致氣血不足,頭髮生長得慢而幼細,髮質枯黃,同時增加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風險,出現脫髮、畏寒疲乏、面腫膚乾、便秘等症狀。中醫治療時會健脾補腎,益氣養血,如使用八珍湯,右歸丸等方劑。此外,奉行低碳飲食,高糖多油飲食,容易加重脾胃負擔,造成腸胃濕熱,引起頭皮油膩脫屑、發紅痕癢,伴隨脫髮,此為脂溢性皮炎,亦會影響到面部、耳朵、胸部及其他油腺分泌旺盛的地方。中醫多處方枇杷清肺飲或涼血消風散等,助患者清熱涼血、疏風止癢。
  • 多囊卵巢綜合症:多囊卵巢綜合症好發於育齡期女士,通常在青春期後至更年期前,特別是 20至35歲的女士。患者以月經紊亂(月經次數過少、經量偏少)、不孕、過多體毛及暗瘡、肥胖、雙側卵巢持續增大為特徵。其脫髮原因是雄激素過多而出現女士脫髮。此病關鍵為腎虛,中醫治療以疾病為先,護髮生髮為次,先以補腎為主,兼顧化痰、疏肝、活血等方法。
  • 系統性紅斑狼瘡:同樣好發於育齡期20至40歲女士,其症狀為面部出現蝴蝶狀紅斑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、光敏感、對稱性的多關節腫痛、發熱、口舌等黏膜潮紅糜爛出血等,大部分患者可出現脫髮,其特徵是毛髮疏稀且易斷裂,常沿著正面髮際發生。急性發作期以熱毒熾盛,或夾有痰飲,經絡痺阻等實證為主,高熱過後,見陰虛內熱、肝腎陰虛、脾腎兩虛等虛證。治療此本虛標實的病症時,需扶正與祛邪兼顧,標本兼治。
  • 貧血:長期的失血使鐵的損耗大於體內所能供給的量,即可引起缺鐵性貧血。女士患貧血最常見的病因是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症或盆腔炎等婦科疾病導致月經先期量多,因而繼發此病,從而導致血氣無法供養毛囊而引發女士脫髮。

 

30~40歲的女士脫髮

  • 產後脫髮:女士於分娩後常出現休止期脫髮,特徵是彌漫性脫髮,即全頭或額頭等部位頭髮減少,但通常不會出現髮際線後移的情況。一般產後2至6個月開始出現,最常見是在產後3個月左右,通常持續幾個月,產後6-12個月內停止並開始恢復。如情況持續,可能是因產後未得到適當療養,致使氣血不足,肝腎兩虛。中醫會處方六味地黃丸和七寶美髯丹,以補益肝腎,養血填精,調整體質同時改善氣血、滋養頭皮毛囊。
  • 壓力性脫髮:現代女士脫髮的一個常見成因。女性要兼顧家庭與事業,壓力大增,睡眠不足等造成肝氣鬱結之餘,亦損耗腎精,有機會使卵巢早衰,而出現頭髮變得纖細,甚至脫落的現象。該症患者頭頂稀疏,髮際線頭髮變細、變少,但不會如男性出現M型或U型髮際線。卵巢早衰可見月經不調,潮熱盜汗、煩躁失眠等症狀。中醫治療時會選用逍遙散和左歸丸以疏肝解鬱,滋腎填精。

 

40歲以上的女士脫髮

更年期脫髮:女士在49歲前後,腎氣由盛漸衰,沖任二脈氣血也隨之而衰,在此生理轉折期,受內外環境的影響,易導致肝腎陰虛,陰虛火旺而掉髮量增加,頭髮變細軟,髮量稀疏,頭皮裸露面積增加及出現白髮。伴隨各種絕經前後諸證,主要表現為烘熱汗出,面紅煩躁易怒,眩暈耳鳴和心悸失眠等。中醫以滋腎益陰,養心安神為治療原則,常使用六味地黃丸加減和天王補心丹。

以上婦科疾病,臨床表現各異,常以月經色量質異常,腹痛劇烈或帶下異常為多見,伴隨皮膚乾燥,毛髮乾枯脫落,指甲缺乏光澤,脆薄易裂甚至反甲等症狀。臨床上常以治療婦科疾病為先,經期以止血固沖為主,目的在於減少出血量;平時則根據辯證,採用益氣、清熱、養陰、化瘀等法治本。若脫髮伴隨月經異常、體重驟變、關節疼痛、長期發熱或其他不適,就不僅是單純的脫髮問題,或恐為有大病之兆,女士們應盡早作進一步檢查。

除了中醫的治療外,也有患者會尋求西醫治療,西醫在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脫髮後,治療女士脫髮時,大多建議患者於頭髮稀疏部位外塗2%或5%米諾地爾以刺激毛囊生長,延長毛髮生長期,並堅持使用3至6個月才能顯效。然而,針對女士脫髮的臨床觀察發現,一旦患者停止用藥,約70%患者在3至4個月內會再次脫髮。而初期可能出現暫時性脫髮增加(休止期毛髮脫落)。亦都有機會出現局部刺激或頭皮乾燥瘙癢等副作用,因此西藥並無法根本治女士脫髮問題。

要治療女士脫髮,除了要適時、適當的治療方案外,老生常談的方法,如調整生活方式、保持充足睡眠、均衡飲食、減少壓力、適當運動、避免過度燙染或高溫吹髮、避免緊繃髮型(如高馬尾)都相當重要。另外,頭髮的健康生長需要多種營養素的支持,女士們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、鐵、Omega-3 脂肪酸、鋅、生物素(B7)、維他命A、C、D、E及硒,並避免高GI食物與精製糖、過量油炸與高脂食物、過量酒精、生蛋白以及會引發過敏的食物。

 

常見問題

1.     西藥會否更快改善女士脫髮問題?

如果是激素導致的脫髮問題,西醫可能會處方米諾地爾以刺激毛囊生長,但其實這並不能標本兼治,因為一旦停藥,患者在3至4個月內都會再次脫髮,所以並不存在「西藥會更快改善女士脫髮問題」一說。

2.     女士患有哪些疾病會容易出現脫髮問題?

 

以上資料只供參考,若有疑問,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。

立即登記 免費體驗

中醫藥健髮療程乙次

-此優惠只限新客戶享用乙次。

-如有任何爭議,德善健髮保留最終決定權。

-預約申請提交後,將有專員聯絡確認診症時間及地點。